中国粮食期货市场目前已发展了十一年,目前,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农产品期货市场。自2000年开始,我国开始了期货市场的筹备工作,推出了第三次商品期货交易,这是中国期货市场“一圈两中心”建设的重要一环。自中国期货市场2021年在全国完成上市工作以来,大商所及各地共10家会员单位、5家期货公司成功组建了6家专业期货公司,正式进入到中国期货市场。大商所负责人王凤海介绍,截至2021年底,大商所根据市场情况,对重点品种进行了分类,推出了3个品种,涵盖了农产品、有色金属、黑色系、能源化工、金融期货等11个期货品种。2021年,大商所又推出了首批、第二批11个品种的商品期货交易。大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,2021年,大商所豆粕、玉米、铁矿石、黄大豆一号、黄大豆二号、豆油、棕榈油、聚丙烯、聚*乙烯、塑料、焦炭、焦煤、铁矿石的交易均比较活跃,其它11个品种交易较为活跃。大商所还推出了第二批首批原油、铁矿石、棕榈油和聚丙烯等6个品种的夜盘交易,将推出了更多的商品期货品种,品种覆盖农产品,能源化工、农产品、金融期货等11个品种,打造了一个成交量和成交金额不断增长的综合性大宗商品期货板块。今年前10个月,大商所已累计成交1252.1万手,累计成交金额已超3万亿元,交易规模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商品期货成交排行前十。
大商所副总经理李强介绍,2021年上半年,受肺炎的影响,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烈波动,特别是国际市场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,市场波动加,实体企业避险需求强烈,大商所及时出手稳定市场运行,维护市场平稳运行。同时,发挥市场功能,持续优化合约规则,向会员单位和客户提供更多的个性化、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。上半年,大商所全市场成交量为146.4万手,同比增加44%;日均持仓量为757万手,同比增加26%。下半年,大商所继续加强市场建设,对市场主体交易活动和做市商功能发挥有了更好的支持。
李强表示,下一步,大商所将在中国***的领导下,进一步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建设,进一步扩大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,持续推动场内外市场建设,同时进一步完善非标仓单交易机制,助力交易所场外市场建设。
在场外市场建设方面,李强表示,为更好地满足实体企业的需求,大商所将在大商所建设的所有场外衍生品交易平台中,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平台,支持实体企业利用场外衍生品市场规避风险,推动形成更加多样化、更加个性化的场外市场生态圈。
他指出,下一步,大商所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,创新探索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思路,加快发展场外衍生品市场,更好地满足实体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。继续做好现有品种的维护,不断提升市场运行效率,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。
一是更加积极主动地为产业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。对于有市场且正在筹备上市的企业来说,期货风险管理是一项十分活跃的业务,场内期权等衍生工具也在帮助实体企业管理风险,以期货价格为基础的套保策略可帮助企业在规避价格波动风险、转移库存贬值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杨安说,以前传统的场外衍生品交易是只有现货端才能进行,这和企业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预期是一样的,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市场提前锁定库存,在未来的市场价格上涨时能够提前锁定利润,在市场价格下跌时能提前锁定利润,在市场价格下跌时,能提前锁定利润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,有用户自行上传自期货排行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eihuadianqi.com/55267.html